欧博百家乐汪精卫之死:死前4天口述遗嘱时受惊吓,入殓时手中被放入一纸条
然而,欧博百家乐随着孙中山1925年去世,汪精卫的政治野心逐渐扩大。早年以刺杀而闻名的汪精卫,讽刺的是,改变别人命运的刺杀行为最终也成了改变他自己命运的决定性因素。1935年,随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步伐越来越明确,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北,正图谋进一步侵占华北。而在国内,抗日情绪愈发高涨。尽管如此,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与日本保持着“暧昧”关系,这引发了广泛的不满。

“刺杀大王”王亚樵看到国民党与日本的合作迹象,决定行动。他派出孙凤鸣在1935年11月1日潜入国民党的一个聚会,企图刺杀蒋介石。然而,蒋介石未能现身,孙凤鸣将目标转向了汪精卫。在一次合影拍摄时,他突然拔枪,向汪精卫连开数枪,汪精卫未能及时躲避,中了几枪。事件发生得极为迅速,孙凤鸣随即被捕并当场身亡。

汪精卫身中三枪,右臂和后背各中一弹,其中一颗子弹未能取出,依然留在他的身体里。虽然未死,汪精卫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,医生预言他命不久矣,最多只能活十年。随着健康状况的不断恶化,汪精卫的政治生涯也逐渐走向崩溃。

汪精卫与蒋介石一直存在矛盾,蒋介石在政治上对汪精卫进行打压,最终导致汪精卫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彻底反叛。当时的政治局势日益复杂,蒋汪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。更有一次,蒋介石指使手下刺杀汪精卫的亲信,这一事件彻底推动了汪精卫投向日本的决定。汪精卫的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,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已背叛了国家,每当心情低落时,他便愤怒地将桌上的文件摔到地上,或者大声责骂周围的人。

1944年春节期间,日本在多个战场上被击败,汪精卫的健康状况也愈发恶化。某天,他不慎从楼上摔下,旧伤加重,医生检查后发现,原本嵌入脊椎的子弹压迫了他的神经。汪精卫的身体日渐虚弱,开始出现双腿麻木、站立不稳、全身颤抖、发烧等症状。由于正值春节,医院无法接纳他治疗,他只能在家中忍受痛苦,且高烧不断,整个人几乎麻痹。

汪精卫开始感到绝望,他认为中国的医疗水平远远不及外国,便决定前往日本寻求治疗。1944年3月,他带着妻子沈璧君乘飞机前往日本,试图借助当地的医生挽救自己的生命。然而,即便是名古屋的医生也束手无策,汪精卫的体温持续上升,意识逐渐模糊。就在此时,美国向日本宣战,汪精卫所在的医院也遭到空袭。爆炸的声音让他更加虚弱,随即陷入昏迷。

当汪精卫再次醒来时,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阴冷的地下室,11月的地下室如同冰窖一般。湿冷的环境令汪精卫感到无比的寒冷和痛苦。沈璧君一直守在他的床前,她知道汪精卫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,然而她仍不愿相信他即将离世的事实。

1944年11月6日下午4时,汪精卫向沈璧君提出,要写下他最后的心情。沈璧君眼含泪水,抖着手开始记录丈夫所言。他说:“我要写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最后的心情》……”汪精卫的话语越来越微弱,但他仍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,坚信自己并无过错。

他回忆起自己二十岁时跟随孙中山投入革命的初衷,并坚信自己始终为国家着想。他认为,自己并没有背叛国家,而是为国家寻找出路,他与日本的合作只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无奈选择。他说:“我甘愿背负污名,哪怕被骂为汉奸,也不过是为了继承孙中山的遗志,驱逐外敌,挽救国家。”

汪精卫的言辞充满自我辩解,但他无法欺骗历史和人民的眼睛。在他的内心深处,他可能无法真正原谅自己,然而,他的所作所为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耻辱。

在临终之际,汪精卫的最后心愿是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中山陵旁的梅花山上,希望能永远守护孙中山的遗志。汪精卫于1944年11月10日下午4时去世。

汪精卫死于日本战败之前,或许对于他来说,这也算是一种幸运,因为他“逃脱”了日本战败后可能的审判。尽管他在异国他乡离世,汪精卫却没有能够实现回国的愿望。沈璧君深知丈夫的心愿,临终时,她为他留下一张白纸,纸上写着“魂兮归来”,祈愿他的灵魂能够归乡。

在汪精卫下葬后,陈璧君为防止墓地被盗掘,决定加固坟墓。她雇佣工人用钢铁碎片和水泥加强坟墓的防护,但这项措施并未能防止后来的恶果。汪精卫的墓地最终被摧毁,遗体被焚毁,骨灰被随意丢弃在路旁。汪精卫生前的最终结局,堪称悲剧。

陈璧君最终也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。她在1959年6月17日于狱中去世,为她的恶行画上了句号。她的生命,与汪精卫一样,在无悔的辩解和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记中走向终结。
